欢迎来到苏州拓朴声学科技有限公司官网!

新闻中心

噪声治理的重要性?不起眼的噪声会致耳聋?

作者:拓朴声学  日期:2019-11-26 16:52

噪声可造成听觉系统永久性损害,是较常见的职业伤害和听力致残因素。日常生活中,噪声来源非常广泛,如交通运输噪声、工业噪声、公共活动噪声、军事环境噪声等。

近年的研究发现,噪声暴露可引起耳蜗内活性氧、活性氮自由基及金属蛋白酶增加,毛细胞内DNA损伤,Caspase-3激活,AIF及EndoG的转移等一系列变化,最终导致毛细胞死亡,且以凋亡为主。

 

研究发现,在噪声暴露后,耳蜗内的活性氧自由基和活性氮自由基均增加,而且这些自由基产生的速度远远超出抗氧化酶系统的清除能力。

同时,噪声刺激也会引起内耳缺氧、缺血以及抗氧化酶系统及自由基清除剂活性降低,更使得自由基过量堆积,损害内耳毛细胞。

 

我们的毛细胞会遭受哪些损伤呢?

研究表明,噪声暴露后会导致耳蜗毛细胞的细胞核损伤,并产生ssDNA。而ssDNA的出现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早期表现。

此外,还可以引起线粒体DNA(mtDNA)突变。当细胞内的突变mtDNA积累达到一定程度,氧化磷酸化所生成的能力低于维持正常细胞功能阈值时,组织器官就开始退化。

是的,没错。这就意味着在噪声的刺激下,我们那些「珍贵的」「不可再生的」耳蜗毛细胞正在一个个死去。

当死掉的毛细胞达到一定数量,我们就会产生听力损失,某个频段的声音就永远听不见了。

 


自杀or他杀?谁杀死了耳蜗毛细胞?

有意思的是,并不是噪声杀死了我们的耳蜗毛细胞,而更多的是我们的耳蜗毛细胞受不了噪声,选择了“自杀”。

细胞的死亡方式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:一类是被称之为凋亡的程序化死亡方式; 另一类是被称之为坏死的非程序化死亡方式。

细胞凋亡的发生是由于在各种损害刺激条件下,细胞主动启动了其预先设置的细胞自毁装置,且并不造成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。而细胞坏死则是因病理原因而发生的被动死亡过程,也容易引起周围组织的炎性反应等。

为了便于理解和区分,我们也可以将细胞凋亡看作为是细胞的“自杀”行动,而将细胞坏死看作为是“他杀”。

大量实验证实,噪声引起的毛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就是凋亡。

也就是,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,我们的耳蜗毛细胞可能早就受不了了,开始悄悄的启动细胞自毁装置来进行自我毁灭了。

所以,很多不可逆转的听力损失发生得总比想象得要突然。

 


如何在噪音环境下保护我们的听力呢?

1. 减少与噪音的接触时间,休息的时候也一定要与噪音隔绝。

2. 长期在噪音环境中工作的人,要定期进行听力检查,及时发现早做治疗。

3. 患有感音神经性耳聋和噪声敏感者,应避免在强噪声环境工作。

4. 积极采取措施或控制声源。对于无法控制的噪音可以采取耳部隔音,戴用耳塞、耳罩、隔音帽等防声器材。

5. 避免长时间使用“随身听”,并调低音量。高音量的音频声对听觉器官造成疲劳、损伤,从而导致听力下降,甚至发生耳聋。

6. 如果发现听力有困难,请及时就医。